半岛官网登录入口

“理论静距离 文化大家谈” 畅谈“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信息来源:半岛官网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06-16 14:56:54


  昆曲王子探索融合创新的幕后故事、文物建筑修缮的匠心传承,电影技术的史诗跨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6月15日下午,在上海保存最为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慎余里采艺术中心,著名导演滕俊杰、昆剧王子张军和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冯蕾在具有文化历史感的空间,参加“理论静距离·文化大家谈”夜光杯市民读书会第二场活动,和读者一起聚焦文化遗产的守正创新,这也是夜光杯市民读书会第45场活动。

  虽然是大风大雨,但并不阻碍大家参加这个独树一帜读书会的热情。今年的“理论静距离·文化大家谈”夜光杯市民读书会有个特点,就是“四季四次读书会,每年只读一本书”。这本书名为《习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这次的主题“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出自该书第十章的主标题,书中完整的标题是《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非遗,是中国优良历史传统生活方式的总和。戏曲,是中国优秀舞台艺术浓缩的精华。在夜光杯市民读书会现场,张军和学生汪易楠以及两位幸运读者为大家演绎了电视剧《藏海传》中的昆曲选段《北醉太平·长刀大弓》。

  张军、汪易楠和上台学唱昆曲的读者在“新民晚报我要上头条”相框内合影王凯 摄

  “600年的昆曲并不如大家想的那么古老。”张军说,1998年12月,他进入大学校园,宣传昆曲,十年后,他发现,昆曲的观众十分年轻。来到新时代,张军致力于昆曲的活态传承,从演绎实景园林版《牡丹亭》、原创新剧《春江花月夜》,到一人分饰四角的《我,哈姆雷特》、“水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再到京昆新歌剧《凯撒》,张军一直在融合创新的路上探索。

  如今,回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担任校长,他说,这是自己艺术生命的创业,“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系统,从教育传承到美育传播。当看到那么多年轻生命投入这个事业,这就是最好的传承,我们默默坚守,一定会有春暖花开时。”张军说。当他看到20多年前,他普及戏曲时曾前往的北站街道,如今派出一位8岁的小白玉兰戏剧表演奖获得者熊凯悦,现场表演《上天台 金钟响》之际,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爱惜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

  “历史建筑有时间和文化的积累,修文物和电影美工不同,不能具象化,一定要留下居民的烟火气,把生活场景保留下来,比什么都重要。”自1997年起,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冯蕾及其团队修缮了“外滩第一立面”以及一大会址、孙科别墅、铜仁路“绿房子”、延安西路市文联老楼、巨鹿路作协爱神花园等,她一直有一个理念,建筑是一个物理空间,一定要有人走进物理空间,建筑和人产生羁绊才有价值,“活化利用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

  回忆起自己曾修缮过的老建筑,冯蕾多次提到“精致的折磨”这个词:“修文物不是修得像不像,而是气韵是不是像这个建筑,我们不仅要有责任心,更要有敬畏之心。”冯蕾还给读者讲了个故事,前几年在故宫,遇到了6位曾任故宫博物院的院长,目睹了新院长为老院长打伞的传统,她得知这个传统的由来就是“让将来的他们理解今天的我们”。

  “我们修缮文物时,没有很好的方法抄作业,也没有一点经验可以套用。但希望我们的修缮对建筑是最小的干预,希望和老建筑携手做过这一段。”冯蕾说。

  “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今天的电影依然是漆黑一片。”著名导演滕俊杰说,从《定军山》的银幕初啼到《锁麟囊》的经典回响,从8分钟默片跃迁至8K超高清的技术迭代,非遗京剧一路与中国电影结伴而来。6月14日,京剧电影《锁麟囊》首次以超高清8K的现代科技形态在静安区文化馆“静剧场8K映空间”世界首映。“以8K、3D全程实拍、全景声等新科学技术手段为其赋予全新表达,希望让现代科技与古老艺术相融合,放大写意表演的万千气象,更好地传承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滕俊杰说,如何处理好戏曲与电影的关系,是新戏曲电影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关键。戏曲电影,首先要戏曲为本,电影为用,尊重戏曲本身的经典性。

  读书会现场,滕俊杰分享了京剧电影《锁麟囊》拍摄的幕后故事。他提到,如今的张火丁已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授,学生早晨7点半出操结束时,她已在练功房练得满头大汗。每年春节,是戏曲演员最忙的时候,但此时的张火丁会躲到云南或者贵州,她要“冬眠“,她说“演员最怕被掏空”。在拍摄电影《锁麟囊》时,休息时间,张火丁经常一人对着墙默戏,“职业精神铸就了她的优秀。”滕俊杰说。

  “近年来戏曲电影也因为民间传统文化继承创新,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从《霸王别姬》《贞观盛事》《敦煌女儿》《邯郸记》以及《锁麟囊》等作品,滕俊杰不仅为中华优秀戏曲和当代顶尖的戏曲艺术家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档案,更重要的是探索了传统戏曲形式与现代电影形式之间的亲密拥抱。

  “小时候,我跟着老一辈用收音机听戏曲,今天现场听到戏曲的传承、文物老建筑的修缮,十分受教,希望我可以和我的下一辈一起多多学习非遗。”“80后”的刘先生参与互动,获赠了滕俊杰的新书《致敬与前行》。李红是夜光杯的读者,也是昆曲的忠实粉丝。对于昆曲如数家珍的她,在互动中,得到了张军送出的签名版黑胶唱片,“十分荣幸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昆曲的魅力。滕总展示世界首部8k电影的拍摄花絮,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人的了不起。”李红对上海的古建筑也十分感兴趣,“古建筑的修旧如旧,冯总秉持‘肌理营造、活化利用’两个原则,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建筑与人和谐共生。”

  夜光杯市民读书会今年的主题是“文化大家谈”,其倡导“悦读、悦心、悦人”,自启动以来,已先后举办了40余场极具书香墨韵的活动,带领读者感受上海的文化韵味,如今,已成为读者、作者、编者一起回味情感、分享文化、共享乐趣的跨界融合活动。本场活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静安区委宣传部、新民晚报社联合主办,市群艺馆、静安区文旅局和北站街道党工委承办。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